内经知要·道生

内经知要·李中梓

内经知要浅解·秦伯未

素问今释·任应秋

素问上古天真论 曰:

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,皆谓之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

上古圣人教民曰:外邪应随时令避之,内无所营,外无所逐,思想安静,神不外驰而气定,而精守,则疾病不来。

有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,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寿敝天地,无有终时,此其道生。

有至人者,淳德全道,和于阴阳,调于四时,去世离俗,积精全神,游行天地之间,视听八达之外,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,亦归于真人。

有圣人者,处天地之和,从八风之理,适嗜欲于世俗之间,无恚嗔之心,行不欲离于世,被服章,举不欲观于俗,外不劳形于事,内无思想之患,以恬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,形体不敝,精神不散,亦可以百数。

有贤人者,法则天地,象似日月。辩列星辰,逆从阴阳,分别四时,将从上古合同于道,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。

真人,把握天地阴阳的规律,吐纳精气,精神内守,与形体肌肉始终如一,与天地齐寿,这是由于掌握养生之道的缘故。至人不违背天地阴阳的变化(和于阴阳),苏世而独立。圣人顺从八风(八种方向的正风,不是邪风),在人间世而心虚静,衣着同常人,寿可一百。贤人适应天地阴阳的变化,寿亦长。

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曰:

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

立春至立夏前一日为春三月,万物生发,欣欣向荣,晚睡早起,早晨宜散髪(今人不束发,只有马尾辫)慢慢散步。不宜杀伐,宜给不宜夺。此养“生气”之道,违背则伤肝,夏季可能发生寒疾,因夏季长气受损(母伤难奉子)。

肝木旺于春,春逆其养则伤肝,木为火之母,木伤则夏火失养而受寒水之侮。

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夜卧早起养阳也。

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

立夏至立秋前一日为夏三月,树木布叶结果,天地交泰,云腾致雨,晚睡早起,白日不嫌长,勿有愤怒的情绪,毛孔宣通(使气得泻),喜形于色,此养“长气”之道,违背则伤心,秋天易生痎(jie)疟,因秋季收气受损,甚至冬天还要得病(重chong病)。

怒则气上助火。

心伤则暑乘之,秋金收肃,暑邪内郁,必发痎疟。

夏不宛暍 yē,夏不伤暑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古人为之不然,使民夏不宛暍,冬不冻寒,急不伤力,缓不后时。”内经知要原文认为毋厌于日是不要为烈日所伤的意思。

痎疟:间日疟,或解为阴疟,久疟。

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,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

立秋到立冬前一日为秋三月,从容平定,风疾物明,早睡早起,与鸡同兴,心志安宁,缓肃杀悲秋之情,收敛神气志向,此养“收气”之道,逆之则伤肺,冬季易完谷不化,因冬季藏气受损。

飧泄:飧为水或饭,飧泄为完谷不化,泻下不消化的东西。肺金伤则肾水亦伤,肾失封藏,则完谷不化。

肺金主秋,秋失养则伤肺。

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

立冬到立春前一日为冬三月,阳气避藏,天地冰坼,避寒护阳,早睡晚起,起床当在日出后,使志伏匿,象储备好食粮而冬眠的松鼠,避寒就温,保护阳气,此养藏气之道,违背则伤肾,春季会下肢无力厥冷,因春季生气受损。

冬失养则肾伤,肝为肾之子,肝主筋故春季萎,阳气伤故四肢厥冷。

痿厥:下肢无力而厥冷。

启迪:母病则子病,子病当思助其母。

天气,清净光明者也,藏德不止。故不下也。天明则日月不明,邪害空窍,阳气者闭塞,地气者冒明,云雾不精,则上应白露不下。交通不表,万物命故不施,不施则名木多死。恶气不发,风雨不节,白露不下,则菀槁不荣。贼风数至,暴雨数起,天地四时不相保,与道相失,则未央绝灭。唯圣人从之,故身无奇病,万物不失,生气不竭。

天气,清净而光明,不倨其德,健运不止,故在上。天明则日月不明(阳亢于外则内生阴寒,外邪来凑),则阴邪四起,阳气闭塞,地气(象云雾)不升,天气(象雨露)不降。天地不交则万物死,人未半而灭也。

逆春气,则少阳不生,肝气内变。逆夏气,则太阳不长,心气内洞。逆秋气,则太阴不收,肺气焦满。逆冬气,则少阴不藏,肾气独沉。

素问阴阳应象论 曰:

能知七损八益,则二者可调,不知用此,则早衰之节也。年四十,而阴气自半也,起居衰矣。年五十,体重,耳目不聪明矣。年六十,阴痿,气大衰,九窍不利,下虚上实,涕泣俱出矣。故曰:知之则强,不知则老,故同出而名异耳。智者察同,愚者察异,愚者不足,智者有余,有余则耳目聪明,身体轻强,老者复壮,壮者益治。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,乐恬憺之能,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,故寿命无穷,与天地终,此圣人之治身也

七损八益者,阳损阴渐。四十岁,阴阳各半,动作始衰。五十岁,体重,耳目不聪。六十岁,阳痿欲减,中气大衰,七窍多涕,二便失约,上实下虚。此阳渐衰而阴渐盛之故。能减缓这个过程,就能轻身延年。

人卫版内经知要导读对七损八益的解释:为房中术中七种损害行为和八种益好行为。马王堆《天下至道谈》:气有八益,又有气损,不能用八益,去七损,则行年四十而而阴气自半矣,五十而起居衰,六十而耳目不聪明,七十上枯下脱,阴气(器?)不用,唾泣流出。……八益:一曰治气,二曰致沫,三曰知时,四曰蓄气,五曰和沫,六曰积气,七曰待盈,八曰定顷。七损:一曰闭,二曰泄,三曰竭,四曰勿,五曰烦,六曰绝,七约费。

下虚者:少火虚也;上实者,阴乘阳也(痰实之邪充于上,如颤症,帕金森)

李中梓认为:纯阳成仙,纯阴身死。对人来说,阳气即是生命,我以为然。尸体就是一堆物质,是纯阴之物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